作者: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5-04-07 09:17
春風拂柳綠,清明寄哀思。4月3日清晨,定陶區天中街道東城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上人頭攢動,一場以“綠色清明·文明追思”為主題的移風易俗宣傳活動在此拉開帷幕。居民們手持鮮花,在志愿者引導下有序參與集體默哀、書寫祈福卡、云端寄思等環節,現場一派莊重而清新的氛圍。“往年燒紙煙味嗆人,今年用鮮花和卡片表達心意,既環保又安心!”居民劉玉芳感慨道。
線上線下齊發力 文明理念入民心?
為破除焚燒紙錢、燃放鞭炮等舊俗,天中街道堅持“宣傳先行、柔性引導”。線上,依托微信群、朋友圈發布《文明祭祀倡議書》,聯合村社網格員在居民群、商戶群推送“云祭掃”小程序及政策解讀短視頻。線下,組織黨員干部、志愿者成立“新風宣講團”,入戶發放倡議書8000余份,在轄區主干道懸掛橫幅40余條,設置22處“鮮花換紙錢”兌換點。
“我們聯合派出所、市場監管所,對轄區商鋪開展專項整治,從源頭上禁止違法生產、銷售大型紙扎冥幣、仿人民幣圖樣冥鈔等封建迷信祭祀用品。”天中街道黨工委書記孟祥彬介紹。目前,該街道已聯合執法部門,引導14家商戶轉型銷售絹花、綠植等環保祭祀品。
創新實踐接地氣 群眾參與熱情高?
如何讓文明新風既有“儀式感”又具“人情味”?天中街道通過“文化浸潤+互動體驗”增強群眾認同感。
在八大寨村,“紅色家風故事會”吸引百余名村民聆聽老黨員講述革命先輩的家訓;東城社區老年大學開設“清明詩詞誦讀會”,居民通過吟誦經典詩詞寄托哀思;西城社區推出“時空信箱”服務,引導居民以書信形式追憶故人,信件由社區統一封存留念。
針對老年群體接受度低的難題,天中街道推出“文明祭祀積分制”,參與活動的家庭可憑積分兌換生活用品。62歲的王桂蘭大娘用積分換了一提衛生紙:“起初覺得不燒紙對不起祖宗,但聽了志愿者講解火災案例,我認識到還是安全第一!”
黨員帶頭樹標桿 長效機制促轉型?
移風易俗非一日之功,天中街道注重發揮黨建引領作用。清明節前夕,110余名黨員干部簽訂《文明祭祀承諾書》,帶頭采用網絡祭掃、家庭追思等方式緬懷先人;22支“黨員先鋒隊”深入背街小巷巡查安全隱患,勸阻不文明行為20余起。
此外,天中街道將移風易俗納入村社年度考核,建立“紅黑榜”公示制度,對表現突出的家庭授予“文明新風戶”稱號。
“文明祭祀已成新風尚。”天中街道黨工委副書記、辦事處主任楊營營表示,街道將繼續深化移風易俗宣傳教育,引導群眾踐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,不斷提升精神文明建設水平,推動移風易俗從“清明新風”邁向“日常新俗”。
通訊員 劉天宇